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什麼才是「正直的生活」?

從小到大,我們所接受的教育給我們的觀念是,要表現出正直,即對他人誠實,對自己負責。這樣的認知與定義,完全符合我們的道德生活;可惜的是,還不夠正確,因為我們都被教導要對他人完全付出、盡一些「該盡的義務」。這些事情多是由他人的角度或利益出發,但卻是要犧牲掉自己的時間或生命的品質;這樣的代價與結果並不能讓我們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而什麼才是「正直的生活」?筆者認為,「正直」不只是誠懇對待他人、不做傷害他人的事以外,還必須勇敢活出自我。舉例來說,有許多人雖然把每天大部分的時間貢獻給服務的地方或一些民間團體,也幫助許多人解決生活的困難,或達成公司的目標與任務;但可能在他的家庭生活或私人生活中是茫然空虛或抑鬱寡歡的,經常對每天與他共同生活的家人或親友不斷抱怨或是施予表情暴力。這些人平常的所作所為就是去迎合一群並未真正關心他的同事、上司或陌生人,但對真正關心他的人卻表現出苛刻的態度,甚至一直隱忍下負向的情緒,繼續在自己不喜歡的地方或工作領域茫然前進。對心理學家來說,這樣的生活不能稱為「正直」的生活,如果只是達成他人的目標或期望,而對於自己的工作不能盡情揮灑熱情,就是「不敬業」;如果不能忠於自己,也怎能稱為「正直」?以下摘自《多少才夠》,天下雜誌出版,並加進個人見解,供各位參考:

過去15年來,「正向心理學」強調個人掌管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此領域領先群倫的學者包括賓州大學馬丁.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哈佛大學的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以及最後皈依佛門的法國科學家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hard)等人,這些人延伸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之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研究,認為自我實現就是心理健康的頂峰;達到此一境界的人,動機在於追求個人成長、生命的意涵以及美麗的人生,而不適擔憂他人的看法或是滿足別人的期望。對Martin Seligman而言,幸福人生就是結合許多不同且適度節制的愉快以及豐富的喜悅。我們應該盡量發揮自己的特長,特別是運用在重大生活領域的時候,例如工作、愛情及養育兒女。在幸福美好人生之上的,是有意義的人生;賽利格曼建議,應該將自己的特長運用在超越個人服務的範圍。

真正的快樂與生活的滿足來自「長處」和「美德」的發揮。如果只是貪圖優渥的薪資或物質生活,而去做一件毫無自主性的工作或任務,那麼所得到的滿足感只是帳面上數字增加的喜悅,這並無法延續與維持正向的感受,最後可能落得「窮的只剩下錢」的結局。

以上兩段摘自《多少才夠》一書,天下雜誌出版,2010/1,並加入個人見解

正直的生活不同於「瞎忙族」的生活,只把生命的核心放在許多不重要且繁瑣的事物上,將他人的請求或期望擺在滿足內在自我之上。而「時間」是一種反映個人決策與自我管理能力的東西,也是預測個人能否幸福的重要因子;事實上,「沒有時間」去學習探索自我這種事並不存在,難就難在很少人體會出在微利不景氣的年代,「快樂」才是個人自我實現的「終極貨幣」如果你要過著正直的生活,就應時時刻刻傾聽自己、追尋自己的內在聲音、勇敢活出自我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歡迎轉寄或轉貼文章

感謝各方讀者的支持,也歡迎您利用facebook或您的專屬網路空間、個人部落格轉寄或轉貼本人文章,惟請遵守網路禮儀規範,註明來源出處,以尊重原著者著作權益。參考方式如下:

題目……….

內文

結尾…..

【引自:鐘偉晉-投資與管理心理學部落格 http://wageiverson.blogspot.com/】

本人為教育大學系統出身,以前攻讀碩士學位也謹守APA格式,在自己的部落格引文或介紹他人書籍內容,也都有附上書名、日期與出版社。在此希望大家能給予小弟繼續支持,如您認同本人理念,也歡迎告知週遭親友本部落格相關資訊。本部落格為極少數「非營利」性質的財經管理類部落格,絕不推銷任何投資商品或工具,筆者是「心理學」學者出身「投資心理學」講師,專門講述華爾街與金融界聽不到的真心建言;為提供平實且學校很少學到的知識,幫助大家釐清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財迷思,並發表我一些對自我管理與職涯發展的啟示。謝謝您的指教!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每個人應努力成為詐欺獵人

偉晉最近不斷回想,當初成立這個部落格,真正的初衷與用意為何。在此也跟各位報告,這一路上我不斷希望在部落格與我結緣的讀者或我的學生,能夠當個智富快樂的幸福人;並且,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成為「詐欺獵人」!我不是要大家去成為日劇中的主角,以揭發別人的不當詐騙勾當為你謀生的行業,而是作好自我管理,把自己的荷包看緊,避免把錢放到別人的籃子裡。誠如股神巴菲特所說:「投資要致富的一項重要前提是,避免被騙!」

在投資之前或投資的過程中,持續的反省與學習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大量的閱讀,才能幫助我們瞭解金融市場的脆弱與潛在的機會,並藉由群眾心理學的原理反向操作而穩健理財。為協助各位做自己的「詐欺獵人」,以下引用《我跟有錢人一樣富有》內容中的「防止受騙的七個指導方針」來供各位參考,並在其中加入我的個人見解:

1.與專業人士合作
索取你考慮投資的妊何團體或經紀人的參考資料-打電話給你參考資料上的單位。但偉晉認為,這句話不見得永遠是對的,尤其在金融市場,並無所謂的「專家」,那些專業人士通常跟你有利益衝突;一旦合作之後, 會有接二連三的麻煩;如果一不小心,帳戶裡的錢就會一點一滴的流失。

2.知道何時該掛斷電話
不要理會不明公司的經紀人或推銷員不請自來的電話。也絕對別對這些打電話來的人透露或證實你的財務資料與狀況,甚至是任何私人聯絡資訊。如果有大好的發財機會,絕不會是透過陌生電話或平白無故的從天而降。況且,世界上也幾乎沒有絕對賺錢的方程式!

3.小心你的信用卡
有顯示你信用卡號碼的收據或發票要小心留存或作廢,除了這常識之外,其實信用卡只是一種金融流通的方便工具,但它本身不具有幫你理財的功用。根據研究,擁有信用卡的人比無信用卡的人經常會過度消費,甚至因為延繳的循環利息而多花費無關緊要的費用。所以,信用卡愈少愈好,甚至如果可以,就剪掉它吧!偉晉本身也無任何信用卡,所有的消費都是直接以現鈔來交易,不論大錢小錢都如此。

4.花時間多想一下
衝動和行動之間有一段緩衝期,這就是人腦作判斷的時候。永遠記住「欲速則不達」,對幾百萬的長約保險、房貸等這些大錢應該抱持謹慎並保持理性的態度。重要的是,以心理學的專業角度來說,在你完全準備好下那個決定前,不要讓自己在壓力下做出決定,也不須受到旁人的激勵而做出決定,因為那些人不是真正關心你的人。也請記得,投資不需要緊急的決定!

5.當你脆弱的時候要小心
人在心靈脆弱或生病的時候容易被有心人士趁虛而入。更大的脆弱感發生在認同危機的時期,例如離婚、失業或親人亡故、破產。人最難割捨的部分是,勇於面對他人會照顧你的假象。因為你會因為自己的幻想而付出代價,而且弄清楚代價是什麼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6.對於聽到你想聽的事情要很小心
每一個賣家,不論其合法或假冒的,都知道你有夢想而且很希望美夢能成真。大家必須想,為何你會對那些報明牌或發大財的消息感到特別興奮,是否你本來就相信他會有多好?除了中庸、合理的期待外,你必須設想最好與最壞的結局為何。當然,如果你連這件事都不是很瞭解,就不要接觸它,以免無知而虧損!

7.如果看起來好得不像真的,那麼可能就不是真的
絕對不要根據「最新內線消息」或因該項投資只提供給「特定的一群人」的說法而投資。問問自己,真的這麼容易成為幸運兒嗎?很多人就是聽信朋友或金融人員的建議,例如「保本又絕對賺錢」的投資計畫,而興奮的把退休資金雙手奉上。最後的結局當然像2008年金融海嘯後到金融公司丟雞蛋的畫面。

每個人都可以將「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實踐在個人理財與投資上。在成為詐欺獵人的過程中,你永遠不會得到太多認同,因為90%的人理財都是失敗的;不要因為輿論壓力或人情攻勢而屈服不正確的事物或錯誤的建議;因為你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不是因為別人的認定,而是自己透過學習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