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到2008年引發了三波金融海嘯,先是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破產後被迫併售給摩根大通公司,再到房地美與房利美兩間官控公司的「二房危機」,最後隨著雷曼公司(Lehman Brothers)收購案告吹,甚至AIG與美林證券公司都遭受財務摧殘與收併命運,全球的經濟恐慌指數達到最高點,股市、房市與債市連番重挫。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Greenspan)更說了:「美國正陷入百年一見的金融危機,將導致更多金融機構倒閉,在房價回穩之前,將持續侵蝕金融市場……」。
這一切禍根乃由去年美國的次貸風暴而起。美國幅員地大,想擁有房屋者都需貸款。信用良好的客戶皆由美國的銀行承接貸款業務;但信用不良者則被排除於外,於是,就有一種房貸機構是專門借錢給這類客戶,這些機構所從事的業務即稱為「次級房貸」。次級房貸促成了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大行其利,增加了市場矇蔽的風險。華爾街機構業者將等同於債權的貸款打包,組合成一種新的商品販售給債券市場的投資人,以債券產品作為本行的雷曼公司旗下就有承作次貸的機構體系。本來,買不起房子的人現在獲得借錢的管道,而次級房貸機構,把商品包裝後賣出也賺了一筆差價,債券商品的投資人因投資了這項標的亦得到利息收入,可說是三方均蒙其利。但是,人總是追求超高利潤的套利者,經過業界精心策劃下,這類房貸性質的商品經過擴充與精裝,形成了結構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就如千層派蛋糕般,層層包裹,每一層都可分割出來轉為利潤,讓不明究理的債券市場消費者誤以為是穩定收益的債息理財工具,點燃經濟崩盤的導火線。
整個次貸危機發生過程在於兩個環節出了問題。首先,次級房貸利率申辦過關之初,利率極低,讓買不起房子的人造成財務估算的錯覺,但到了次年後逐漸調升利率,致使那些人開始連利息都無以負擔時,就淪為法拍命運。再者,房價經過連番大漲後一路崩跌,受害的又是房貸機構本身,他們縱使收回房子將其認賠售出,還是無法抵銷市場價差的損失;另一方面,也因貸款人繳不出利息,房貸機構被迫提前買回債市投資人手中幾近形同廢紙的金融商品,於是資金不足的房貸機構立即陷入危機,宣告風暴的到來。這也就是為何體系巨大、擁有百年歷史的雷曼、美林與高盛公司……等等居然在這次金融海嘯中無一倖免。綜觀全局,窺其惡因,可以套用葛老在去年退休後有感而發的一句話:「次貸的產生,問題本質在於人們無法掌握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風險;這場風暴如要獲得平息,必須讓所有的市場投資人徹底了解這些商品,否則將永無寧日」。
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大家耳熟能詳的是質押性債權化商品(CDOS),幾乎所有的毒蘋果都是金融體系「證券化」的結果。資本主義的市場裡,「資金」代表柴火,它可以流向流動力高的地方,而「證券化」創造了市場的流動性,增加了市場資金運用的籌碼,讓手中握有房貸債權的業者可以透過轉賣的過程獲利,賺取利潤後在週而復始的貸給下一個申辦貸款人。這樣的套利模式相較於以前一對一謹慎單純的放款交易當然差別很大,如今銀行放款居然可以把貸款債權轉賣給其它人,變相的將風險轉嫁給投資人,業者本身不須去檢查貸款者的信用程度,又可以輕鬆居中獲取利益。一開始這些金融業者順利賺大錢,吸引了同好者加入資金投奔市場,戲局愈趨龐大激烈,最後房貸崩解,壓死雷曼的最後一根稻草竟是燙手山芋的收購案無以為繼的局面。時至今日,從LTCM到雷曼事件,最後都要犧牲政府的資金援助,但這些都是納稅體系的錢,姑且不論其資本主義的不公平性;由種種事件看來,屢屢顯見人們高度追求報酬的同時,從來無法由歷史中學到教訓!
《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一書指出,世界各國的金融危機都可直接歸因於對金融市場功能的錯誤詮釋。人們的理解先天上是不完整的,在理解不完全時,很多事實極易被扭曲,被扭曲時就會將不確定因素引入思考模式中。索羅斯的「反射理論」指出,人對於經濟環境的瞭解形成人的「認知功能」,企圖改變為有利己生存的環境成為人的「操縱功能」,者兩大功能會互相干擾,造成反射性作用,反射性讓我們的見解與實際處境缺乏聯繫。就如以股票市場為例,投資人依據對未來的股價期望買賣股票,可是這種預期不能算是一種「知識」,再欠缺知識時人很容易帶進偏見,所作的決策可能偏離了事實。這也就是「投資心理學」學門的產生,告訴我們投資人會因情緒的干擾與過去經驗的誤導,在缺乏學習狀況之下,容易在投資行為上反映出心理偏誤,更因自尊保護的本能作祟而無法認錯認賠。
這次金融危機發生希望給予吾人深刻的啟示,人們先認清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對症下藥。然而,解決問題並不是以過去經驗與認知來改變現狀,而是要打破認知。「體認錯誤」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步,認錯可以讓你自我刺激並增進質疑能力。人們多半不願承認錯誤,那種保護性自我不利於在金融市場中生存。相反的,透過有效率的學習與反思,堅強面對現實,把認錯當成驕傲來源的人,最終往往能夠保住真正的自我,活得自信、智富又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