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微利時代億萬富翁的賺錢秘密》書摘與心得


出版社:臉譜
作者:Brian Sher


大多數的人打從呱呱墜地後,就被父母和學校教育教導要服膺規律教條,社會教育也引導我們,想要賺錢無非是找份穩定的工作,也就是出售我們的時間換取金錢。然而,「出賣時間」的結果使我們變得「貧窮」,甚而無法致富;這種觀念透過家庭與學校中「社會制約」的力量,代代相傳,貧窮心態亦會蔓延不止。諷刺的是,我們每天仍幻想著一夕致富,富裕之後如何置產與享樂,卻沒殫精竭慮的思量致富的可能方法,終身困在自己象牙塔裡。很不幸的,這些人窮困潦倒的原因並非沒有夢想或缺乏慾望,而是缺少一項最簡單的認知,那就是-億萬富翁的賺錢心態。

通常,有錢人所謂「多賺點錢」的觀念和窮人所認知的相差千里。有錢人所說的「多賺點錢」是指「創造財富」,不代表要出賣時間來換取金錢;相反地,他們會利用金錢換取時間,以求讓時間效益極大化,效益極大化的結果會導致財富槓桿效果更大。長久以來,人們認定「辛苦耕耘,必有收穫」,對此我不曾質疑它的準確性;辛苦努力確實為人們帶來豐碩的果實,但我只是認為,辛苦與收穫並無任何關聯。有錢人了解到,投資股市或房地產並非真正的致富關鍵,而是創造成功的企業,譬如:巴菲特並非靠僅20﹪的股票報酬率致富,主要還是藉由管理波克夏公司來獲取鉅富;張忠謀、王永慶……等人亦然。這箇中道理在於,創業家樂於投入時間、精力與金錢來建立一項事業,造成財富累積的關鍵不在於「收入」,而是「資產」的成長

對於財富的追逐,幾乎所有人都不滿足於現況,總是希望多賺取一點錢;然而,大家要知道的是,生活的富足並非單純只是賺多一點錢,許多人無法參透這一點。億萬富翁邁向成功之路之前,他們謹記兩個基本原則,其一是:金錢買不到快樂;其二是:敢於冒險

「有錢」的確能滿足你的慾望,令你無後顧之憂享受生活,而「快樂」能夠讓你心滿意足;生活的圓滿在於你能夠將所有的情緒導入正確的方向,將這股能量運用在你所有從事的事物上,不論工作或玩樂。一位智者曾說過:「我不嫉妒比我有錢的人,但我嫉妒比我快樂的人。」如果你快樂,代表你的生活一定是富足的,但如果僅是腰纏萬貫,並不表示你是幸福安樂的。而「財富」與「快樂」的因果問題爭論已久,在此,偉晉得告訴各位,依我研究財金心理學的心得顯示,通常快樂的人是真正成熟自主的個體,追逐的是內在的修養與智慧的累積,包括健康的人生觀、成就感與自我價值的實現,而非靠外在的享樂或名利來滿足感官經驗;在投資方面,證實了快樂的人通常較會自主決策與獨立判斷,不隨著群眾瘋狂起舞或因為一時股市的波動而讓情緒干擾理性的行為;在利多盡出,時局熱絡時(如:國民黨520執政後兩岸三通、金融互利一片看好)會戒慎恐懼,而在股市近乎哀鴻遍野之際,不會做出恐慌殺盤的錯誤決策。

海倫.凱樂曾說:「生活是一連串的冒險,否則就沒有可取之處。」事實上,「風險」與「獲利」是一體兩面的,並非極端互斥;你如果想要變有錢,就必須適度地冒險;沒有失敗的風險,就不可能成功「恐懼」會導致你貧窮,戰勝恐懼才是智慧的開始。成功人士意識到危險並選擇接受挑戰,讓人產生一種目的感,促成源源不絕的自信與自尊,用智慧不斷定義自己。其中自信來自於對自己的信任與承諾,信任是一種微妙的傳導因子,你愈相信自己,別人也較能夠信任你;承諾是自主行動的開始,正當你決定採取行動的那一刻,就能創造能量,為任何一個計畫注入生命力與動力。有錢人都知道沒發揮執行力徹底行動是首要罪惡;反觀,窮人用盡力氣避免生活中一切不確定事物,讓恐懼主導自己的行為。成功人士會建設性的運用恐懼,他們分析並評估風險,然後預想最糟糕的情況為何,來決定前進的方式,這讓他們得以將恐懼拋諸腦後,已經事先知道可能的結果,也評估過各種選擇之利弊,不論結果為何者,都有所因應、了然於胸了。在股市投資上亦復如是,誠如《恐慌殺盤正是買點》一書提到,危機必定有轉機,只要坐下來冷靜思考,分析情況有多糟,股市會跌多少、多深,就能化險為夷。假如答案不至於太糟,就應相信自己的知識與智慧判斷,掌握這個機會成功致富。

幾乎所有億萬富翁在其一生中,都維繫「熱情」與「學習」兩種事物,並生生不息。有錢人在致富之前早已富裕,藉由發掘自己的夢想與熱忱來灌溉自己的事業藍圖;並且,有錢人不斷學習致富心理學的邏輯與法則,成功就會產生滾雪球效應,讓你的智慧與財富共生共利。人生就像一場牌局,我們手中握有的牌是隨機的,有時好,有時壞;然而,牌局中致勝關鍵並非手中牌面,而是玩家手法。你必須透過學習,不斷自我改進,追求更多自我成長。但要謹記,你是你的主人、天使,你的成就是個人的,別套用別人的成就標準來定義自己;但也別聽從一個比你情況糟糕的人的建議,更要小心偷夢賊就在你身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