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親愛的,我把利息變基金了!

記得前陣子有外商銀行業者開始推出「定存自動轉共同基金」的金融商品,宣稱只要在銀行存入至少100萬元的定存,每月的利息可自動轉投資到國內、境外基金或集合式帳戶,還可享有手續費折扣的優惠。

一般會把錢放在定存的民眾,多半是投資屬性較保守的退休族,因怕承擔投資虧損的風險而習慣把大部份資產存放於銀行;不過,面對通膨的侵襲,錢放在銀行的定存只能拿回每年約2.5%的收益,幾乎被物價上漲的費率全吃掉。因此,銀行推出這種「定存轉投資」的策略可說是正中下懷,讓退休族與定存族擁有更多元的投資選擇。舉例來說,以一筆定存新台幣100萬元為例,依目前定存年利率水準2.6%計算,每月大約可獲利息2600元,即可加入這種轉投資的理財計畫。以定期定額扣款制度來說,獲利的機率比單筆來得高,定存戶也不會傷害本金,只是拿利息來投資,賺到比定存配息還要高的收益。況且,手續費也折扣許多,這對每個定存戶來說,既能保本又能獲利。

這讓我想到,這次金融海嘯所引發的「連動債」事件,當初一些銀行所推的定存戶理財專案,也是透過定期扣款,讓大家除了獲得利息外,還能轉投資來提高資本獲益率。在這次金融危機發生後,因為投資人虧損失利,對金融機構多所責難,銀行業者也就更趨謹慎,同時金管會也出面來「干預」客戶理賠與連動債銷售規範。但是,一些換湯不換藥的金融商品還是會相繼萌生,這也不是政府所能控制的。在制度層面來看,金融業者本身目的是營利,營利的來源多是由投資人所納供的,唯有這樣,他們才有「賭本」去「滾利」,即使存戶虧錢了,還是照樣可以從可憐投資人的淨殖裡去挖錢;因此,很難完全約束理專與經理人的銷售行為。再者,金管會推出接受銀行投資方案建議時,必須先讓存戶填問卷,作一些金融心理測驗;這樣是無法有效制止亂象的。原因不難想像,今天假若股市大漲多時,投資人當然心態會普遍樂觀,在心理測驗填答上就會反應出金融投資商品的接受度高;反之,則投資人會相對保守,不敢冒險。

銀行為求生存與獲利,他們需要推陳出新,來募集資金賺取佣金。日前金融危機爆發後,我翻閱了報紙,仍看到「基金連動債」這類行銷標題,上面刊載:「可攻可守,既可賺利息,又可投資基金」。業者宣稱,投資人可自行選擇連動債連結的標的基金。然而,以我財金心理學專業角度來看「保本」與「獲利」是不能兼得的,若是有如此好的機會或商品,那些經理人或理專早應下海壟佔了,不可能還會讓你輕易知道;何況它的相關費率以及風險程度都已超越了ETF以及一般海內外基金。一旦存戶接受理專或營業員的建議,就註定了「盈虧無法掌握」的命運,在合約書上頭一定有「盈虧自負」的字眼出現,只是大家都沒看到,皆被獲利的利誘沖昏了頭,而無法理性思考其中矛盾之處。如果加上理專不斷在旁鼓進,跟你說:「這次真的不一樣!」高點時喊進加碼,低點時逢低攤平,這樣的投資績效會讓你病入膏肓,終而虧損累累!

目前來看,銀行已經針對經濟環境與政府政策作調整,但無論其推出何種金融商品,永遠對其本身有利。作為一個散戶或定存族,不熟悉的金融商品能不接觸就不要接觸。記住,投資理財致富第一步,必須瞭解到一項道理:「地上無現鈔、桌上無現金,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同時,你必須不斷學習,透過閱讀,讓你免於成為「保險呆子」或「金融詐騙的俎上肉」,心智才是財富最大的槓桿,擁有財金心理學的知識,才是真正保本與獲利之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