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你可以不只這樣》把壓力變推力的12項法則

贏家之所以會贏,並非他們有很多過人之處。事實上,天分、智力、資歷都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你可以不只這樣》一書作者耶胡達.席納(Yehuda Shinar)是「致勝企業」創辦人、全球知名生活顧問、筆象學家、蘇格蘭運動基金會顧問耶胡達.席納(Yehuda Shinar)收集超過4500個真實個案,在這十八年來從事許多科學研究,實地帶領並訓練過頂尖運動員,試圖從中找出有否「贏家的祕訣」存在。結果他發現要成為贏家,就要先學會贏家的思考模式。他作出一個結論,這些容易成功的人靠的不是天份,不是智商,也不是豐富的經驗,成功其實並沒有值得驚訝的地方,而是逆境下「自我管理」的能力。

  《你可以不只這樣》一書目的在於讓我們每個人可以清楚瞭解自己思考方式與情緒反應,並且掌握12個在壓力下正確思考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將壓力變成推力,將個人表現發揮到極致。耶胡達.席納(Yehuda Shinar)提到,要掌握贏家思考模式,首先設法讓自己具備四種特質,包含「永遠主動迎戰」、「在壓力下思考」、「持續自我精進」與「不斷自省檢討」等四項特質。

  

他並且提出融合十二項知易行易的原則,將這些原則形塑成贏家的生活型態。其中也加入偉晉個人見解與專業補充,改寫其內容如下,供各位參考:
1. 創造機會

管理大師杜拉克曾說過,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要發掘好的或是有用 的機會,必須靠自己不斷試練與摸索,即使是在逆境中,挫折也有其正面的意義或價值。一旦在工作或職涯中上手或突破後,就應乘勝追擊,擴大自己的優勢智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2. 把握機會

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機會都是很隱微且不易發現的。要提高辨識機 會的智慧,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自我學習或是接觸高心智層次的社群,以讓自己擁有一個高品質的「核心圈」,自然正面運氣容易產生。

3. 維持動力

維持動力不能靠坊間潛能開發的「NLP神經語言」來作為媒介,這種「自我暗示」或「自我催眠」的方法只會引起一時的激勵情緒,對於問題或挫折毫無幫助。若依正統的「正向心理學」來說,維持動力要從淺到深、長期且逐步的改變,並且有系統的學習或反省。《動機,單純的力量》一書給我們的啟示是,要維持個人的心理動力不應靠外在的目標,而是不斷傾聽自己的內在聲音,由小習慣開始建立起來,才能引發一連串的行動。

4. 盡力做到最好

對於所從事的工作或生活模式,要做就應做到最好,否則就等於浪費時間與生命。假如不管怎樣努力,就是無法做到最好或是每當努力去完成時,心中總會感到精疲力竭,可能就是你還沒解除心中的疑慮,或是你不是真正喜歡現在的工作與生活!

5. 避免無謂的阻礙

「無謂的阻礙」可能是你身旁的環境阻力,尤其是你所愛的人,包括:父母、親戚、伴侶、子女、朋友、同事……等等。誠如《把興趣變黃金》一書所說,如果只是一味的對立並孤行,可能有天這些阻礙又會在快要成功的地方絆住你;倒不如一開始說明清楚你的規劃與過程中的疑慮,讓他們知道你是有遠景且慎重規劃的。用行動與信念換取他們的支持,並得到優質團體的認同。

6. 採行有用的策略

「有用的策略」可以幫助我們在一次成功後得到收穫與啟示,讓我們可以節省摸索的

時間。然而,新創與成長除了靠有用的策略建立基礎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懂得

在下一階段中拋棄既有的安全道路模式,透過試練重新發展深厚的實力,維持

力。

7. 放棄無效的行為

許多無效的行為要趁年輕時很果斷的停損。要成功就不能有所猶豫,也不能同

「求穩定」又想「獲大利」。例如,很多人從年輕考了好幾次公務人員考試,一直

中年都無法如願,等到萬念俱灰後才去找工作做,是不太可能可以找到理想工作

的。很多事情其實經過努力與時間機緣的媒合下,都能在不穩定的時局中逐漸找到穩

定的結果。

8. 回到基本面

在遭受失敗後,除了應找出錯誤的地方與原因以外,也應問問自己,在某項領域真的可以發揮到極致嗎?所做過的事情或工作,真的具有優勢潛能嗎?是不是別人無可取代或是自己心所嚮往、遭受失敗也不覺得苦?
9. 加強自我控管

「自我管理」的功夫很重要,學校也沒辦法有效教給我們,但我們必須自己學。一個人是否值得他人信賴,必須觀察平時的言行是否一致以及在逆境中的品格表現。在順境時,我們很難觀察出一個人真正的動機與修養;很多人在逆境中很容易妥協正確的事或出賣自己的人格,這樣的人就不足以令人信任。所以,自我管理的智慧高低是要長期去培養的,一個人在順境或逆境的穩定性格才是他求生的最好武器

10. 做正確的決定

誠如管理大師杜拉克所言,「做對的事」永遠比「把事情做對」還重要。很多

班族自願被他人奴役,變成應付許多瑣事的「窮忙族」,以致於人生許多重要的事

沒去思考或歷練,這其實是非常不好的,久而久之會讓許多事情跟著延誤,也喪失

信心。其實,要做出正確的決定不難,重點是要先找出讓你停滯不前的生活事件或

好的習慣,或是觀察週遭不快樂的人所做的事,提醒自己不要跟著做,並逐步戒除

些壞習慣。

11. 學習在壓力下成長

挫折容忍力(AQ)是決定一個能否在逆境中繼續成長的關鍵智慧。即便是從事自

己喜愛的事物,也都難免遇到瓶或壓力,只有藉由同好社群的引導,並且重新在挫

敗中認識自己,才能繼續奮進。

12. 善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每個人對時間品質的拿捏將決定人生的成效。

很多人把心力花費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例如:頻繁接手機、msn、慣性加班……

等等),卻喊說沒時間去從事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例如:運動、上課、閱

讀……等等)。事實上,就如《槓桿閱讀術》一書告訴我們的:我們並不是沒有時

閱讀或學習,而是沒有閱讀或學習,所以才會沒有時間。如果一個人知道如何持

續去養成好的習慣,它自然不會有「時間不夠」的困擾;即便再忙,一定可找出韜光

養晦的片刻時間。同時,偉晉認為,適當的拒絕他人或是不接無聊的電話,自然可以

讓我們專心從事想要投注的活動!

以上是鐘偉晉參考《你可以不只這樣》一書中所提的12項把壓力變推力的法則另外改寫而成的。如讀者需要瞭解原作內容,可翻閱《你可以不只這樣》一書,天下雜誌出版,2010/9

筆者認為,坊間都有個迷思,大家都認為在逆境下的情緒是需要被管理或處理的:我們必須要先克服負面的情緒,不要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凡事往正向樂觀面去想。但實際上,有些正面思考技術說穿了只是壓抑住那些「負面」的情緒,但愈是想壓抑根本無法壓抑得住。例如:當你強迫自己不要去想藍色大象,你一定會不斷在腦海浮現藍色大象的影像,怎麼努力也揮之不去那些想法。當我們人用意念去驅使情緒時,只會有片刻的作用而已,過不久那種負面情緒自然會再度浮現在心中。所以,最好的方式其實是與負面情緒共存,並且設法理解你在何種情境下會出現這樣的情緒,等下次發生類似事件或情況時,你就會知道並預期自己會受到什麼不好的影響,並從中接納它,再去轉化它。在逆境當下我們不見得可以馬上藉由別人的勸勉或鼓勵而重新振作,只有自己在學會與情緒共存並且找出轉化成動力的媒介,才有辦法突破難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