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鐘老師接受廣播電台訪談轉播公告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指教,這次非常榮幸有早安財經出版社的協助與指教,讓我有機會踏入媒體電台、分享自己的職涯經驗與工作心得。......按此瞭解播出資訊

鐘偉晉給每位讀者的元旦祝詞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2009年已過,現在已經邁入2010年。非常高興有大家的齊心努力,才能讓我們一起走過2008年艱困的歲月,充滿能量與活力來迎接這個經濟陰霾後的春天!......按此繼續接受祝福吧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善用工作和生活中的高峰和低谷

1999年,「寓言之王」史賓賽.強森博士Spencer Johnson出版了一本膾炙人口的著作《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教導我們如何在變動的時代中安身立命。如今,他看到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天災人禍不斷,許多人面對大環境的低潮,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於是他寫下了......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不能沒有你」~投資心理學篇

電影「不能沒有你」是否讓你有一番感觸與震撼?不過,我在這裡並沒有要寫影評,也沒有要討論劇情經過。您們有興趣,自己前去觀賞吧! .......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這輩子,只能這樣嗎》書評與心得

在你生活中是否聽過或遇過一些高潛能的人才原本被視為「明日之星」或「未來之星」,後來卻發展得不如人意,潦倒平庸過一生?其實,這種人在社會上不在少數,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容易萌生放棄的念頭,因為害怕......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99年寒假暨春季班最新課表

感謝各位學員的參與,這學期的社大課程即將於3週後圓滿結束。目前偉晉於中山社大確定開設99年寒假課程。此外,鑒於許多學員以及朋友無法於平日晚上前往上課,故偉晉特別在99年春季開設2門週末班課程,以嘉勉有心向學的學員,歡迎各位選讀!(社大學員亦可加報週末班課程)

按此進入瀏覽寒假班「投資心法與潛能開發」課表

按此進入瀏覽週末班「心理學應用」課表

按此進入瀏覽週末班「穩健理財心理學課表」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環境重於個性,引爆自己的趨勢

我們以為人類的個性應該前後一致,其實這就像我們處理資訊時會有盲點一樣,都是不正確的。心理學加把這種傾向稱為「基本屬性偏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人類在解釋別人行為時......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聰明投資新十誡

擁有數學博士學位、同時也是知名經濟學家的麥可‧艾德賽斯(Michael Edesess),以他從事投資產業數十年的實務經驗,在幾年前出版了《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在書中教導投資人釐清很多事實真相,列舉出投資界的漫天大謊,以及投資產業是用什麼方式來對我們推銷這些謊言......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你拿什麼衡量成功?

約翰‧伯格(John Bogle)繼前一本著作《買對基金賺大錢》後,甫於幾個月前又出版了《夠了》;但《夠了》一書約有五成以上內容談及人性道德,由投資管理業的資本主義角度出發,剖析了投資業、大型企業以及現代化的人類製造且殘留下來的遺毒......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別再迷信各種心理或智力測驗

我們的社會遺留了太多過去的典範,不僅在功利主義荼毒下走向「證照化」制度,連在職場面試時也側重心理測驗或各種智能測驗。事實上,這些測驗並無法解釋或概括一個人真正的實力以及競爭力......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投資最需要注意「流動性風險」!

提到金融交易的風險,大家往往只注意到股價、匯率、利率變動造成的風險,可是,還有其它風險存在。談到投資理財,我們得思考三種主要的風險......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丟掉你的心靈假幣

美國成功企業家厄尼斯.朱(Ernest D. Chu)早期曾是證券交易所的投資家,也曾出資創辦多家企業;其後開設了「精神生活中心」,開始教授心靈成長課程,並透過「心靈貨幣學會」指導了許多企業人士。........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鐘偉晉對投資心理學的基本理念

「投資心理學」是一個專門研究人類在投資與管理決策上產生大腦偏誤行為的實務性知識。嚴格來說,它其實屬於「心理學」的知識領域,不能將它歸類為「財務學」領域。其實,一般人大多知道「心理學」運用在投資領域的重要性,但尚無法透徹瞭解其中的學問與範圍,以為......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別把「穩定」當成工作的價值!

你是否曾在禮拜一的早晨醒來對自己說:「感謝老天爺,又是禮拜一來臨了!」,還是在禮拜五結束手邊工作後嘆息說:「感謝老天爺,總算是一個禮拜結束了!」我相信對許多人來說,假日的來臨只是一種工作的解脫與安慰,辛辛苦苦工作只是為了換取經濟與物質的穩定,讓我們在假日才能從事熱愛的活動與娛樂。.......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儘可能遠離抱怨或工作不快樂的人

芝加哥大學認知與社會神經科學中心主任約翰.卡丘坡(John Cacioppo)擁有一項社會神經科學的初步研究:痛苦的人際關係與壓力激素濃度的快速上升有所關聯,後者會損害調控免疫系統細胞的特定基因。......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現代社會需要的「推力式」教育概念

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所,擔任行為科學與經濟學的權威教授兼決策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美國歐巴馬政府經濟研究總顧問理查.賽勒(Richard H. Thaler)甫出版了《推力》一書,亦曾於今年9月初到訪過台灣進行巡迴演講。......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財務學與精神醫學的邂逅

自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資深教授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以及特弗斯基(Amos Tversky1996年去世)提出「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後,促成了「投資心理學」的發展,其揭露了人類決策行為上的特性:喜於從事直覺的判斷,而非理性的分析與推論,尤其在財務方面更是如此......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成就的甜蜜點 VS. 失敗的致命點

最新的大腦神經科學研究顯示,透過大腦神經迴路的核磁共振造影(MRI觀察,人在適度的壓力情境中,會出現最佳的認知效率狀態,讓情緒系統驅動最大的學習與記憶效果;然而,一旦超出最適的「焦慮」與「壓力負荷」範圍,心智就會陷入恐慌狀態......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天底下沒有神準的選股魔法師

你一定看過電視台的分析師或投顧老師選股與報牌,事後來看,確實很神準-在哪個部位買進,哪個部位見高賣出,展現出一定的選股眼光與績效。但其實這樣的績效是「片面」且「偶然」的。正如過去知名第四台老師古董張所說:「我們事先買股,等待散戶跟進我的報牌來哄抬價格!」這些片面、偶然的績效......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11/5公民講座----投資心法與潛能開發


演講日期:98/11/5

演講地點: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稻江護校)
演講專題:投資心法與潛能開發




開講前多名學員以及民眾已提早入內就座


根據社大行政人員以及招待人員的統計, 當天有將近70人次報名與出席, 除了我的社大學生還有社會各界人士以及部落格忠實讀者喔, 也有粉絲遠從上海搭機抵台來捧我場子唷 !

平常在演講場合是很少拍照的, 這次感謝 Vincent, Wendy, 以及惠婷的協助與幫忙, 也很高興宋豐雄副校長以及社大行政團隊的支援與贊助, 讓講座活動圓滿落幕

請注意!針對11/5文章作補充

感謝各位讀者的瀏覽與支持,弟在此針對11/5文章部分內容作補充。本人在文章與講座中所談及的台股ETF(包含0050、0051、0053、0055)等等,是一種不須透過證券營業員或銀行行員間接操作的基金......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瞭解成本就脫離理財輸家了!

首先,非常感謝各位部落格讀者以及學員、各行各業社會人士的參與本次巡迴講座活動,使得11/5的講座順利落幕。對於從未學習過「投資心理學」的觀眾而言,相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也希望各位投資人能夠重新檢視似是而非的理財觀念。 ......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恐慌、偏執與機率誤用

《黑天鵝效應》一書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在更早前有另一著作《隨機的致富陷阱》,當中主要談到人類對於機率計算總是不理性且非常不擅長去處理不可預測的事件。......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職涯規劃無須平衡

經營事業時,我們常需要將焦點放在一項關鍵競爭力上,以求充分發揮優勢。同樣的道理,在個人生涯規劃中,找到一個值得全心奉獻的目標也很重要,但不要跟狹隘的人生混為一談。其實,大部分的成功人士在事業或生活上.......按此繼續瀏覽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鐘老師免費公眾巡迴演講 歡迎共襄盛舉

各位朋友、先進:

偉晉平時在企業團體以及民間學校從事教育訓練演講服務,此次難得有機會舉辦免費的公眾巡迴演講,敬請您參考附件資訊,或上我個人部落格追蹤即時資訊,謝謝!期待您的加入與參與,將會使這次活動倍感榮耀與圓滿!

可參考個人部落格 http://wageiverson.blogspot.com/

演講時間、地點以及交通方式公佈於此,謝謝!

鐘偉晉 敬邀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請勿受騙上短期潛能開發課程

近日轟動社會的新聞莫過於「兒童吞火」事件,給了我們很多的震撼與感觸。震撼之處在於有家長投訴,事件隨著市政府介入調查才爆發開來;據聞此已發生很長一段時間了,接受過此類心智開發的人不勝其數。而感觸的是,多數人欠缺理智判斷的能力,接受了「看似專業」的靈療或潛能開發課程......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改變參照標準,就能改善認知失調

已故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為「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的提出者。其理論建構的主要起源是費斯汀格和他的學生隱身在一群信眾之中,研究他們的認知失調情形。這些信眾相信在某一日會有大洪水到來,他們的守護者會駕著飛船來解救他們,帶他們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遠離金融創新與財務工程

賽局理論教導我們,人類總是彼此不斷為對方創造複雜且大量的不確定性。不過,人類的本質並非一成不變。人類會從經驗中學習,也從技術中學習,所以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創新。 ......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善用路徑依賴,才能掌握機運

市場是由一系列多變、偶發的意外事件、是由一系列意外決定的嗎?還是由不可避免的物理、經濟與社會力量塑造、也就是由一套法則塑造?這是個意義深遠的問題,對於經濟範疇以外的事情有深遠的影響。......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金融教育家的經濟思維-寫在2008金融海嘯一週年

時光匆匆、歲月如梭,轉眼間金融海嘯事件已過一年。這一年當中我們見識到從「次級房貸風暴」到「雷曼風暴」再到全球經濟恐慌的衝擊威力;也共同攜手由景氣谷底緩步向上爬升。雖然,這個代價應證一個事實:世界是平的,經常牽一髮而動全身,世界各個經濟體系極難避免「黑天鵝效應」的襲擊;但是,世界也是「彎曲」的,在金融世界裡,很多事情不是直線進行......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讓天賦大於自我

《人生一定要沾鍋》一書中談到:人生就像一項銷售的工作。成功或失敗大都取決於我們如何激勵身邊的人相信我們的能力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東西建立和維繫健康的人際關係,而這種能力攸關我們生活中每個層面的福祉。筆者認為,「推銷自我」不是一門艱深的哲學,而是一種執行「品格」與「信任」的總體概念。......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每位投資者的市場指南

在投資的世界,經常隨著景氣循環的變化,出現各種投資指南。各種財經雜誌以及頻道都有清楚具體的投資建議與資產配置方法。然而,這些指南不是出自於跟你有利益衝突的金融業者或講師,就是出自一些笨蛋的嘴巴中(如:藝人、明星……等)。可惜的是,僅有極少數的人明白,........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真正的保本之道貴在「自覺」

股市的多頭與空頭總在考驗人性,遠古時代所遺留下來的「穴居性格」讓我們很容易追隨熱潮,迴避預知性的恐慌。並且,對每個投資人而言,再也沒有什麼是比看到鄰居朋友投資股票賺錢還令人眼紅、焦躁了;也沒什麼更絕烈的事比得上苦守套牢的股票等待回本的!.........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對價關係與自我剝削的謬誤

在傳統中國文化以及過去人性道德的典範指引下,我們都被教導要服從倫常、盡忠盡孝,對人、對事、對公司要展現合作互助的精神,「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是一種群體的共識與規範,維繫我們人際互動的關係與結果。......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販賣「恐懼」的非理性效應

社會學家達成普遍共識:現代化和富裕國家的居民比上一個世代憂慮更多。雖然我們是有史以來最健康最安全的人類,但卻生活在「恐懼的文化」當中。許多因素影響我們對風險的認識。其中有些是文化的,是源於遺傳與基因;有些則是商業的操作——恐懼是行銷人員和政客的夢幻工具......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精神上的苦練成就天才

不少成功人士都深信自己天賦異稟、有特殊天份,有些人甚至更以天才自居,彷彿他們的成就都不費吹灰之力、是天意的安排。同樣的,世界第二首富巴菲特,幾乎也以天才自居。有人問他:「你投資本領從何而來?」他回答說:「我天生有一副投資的腦袋。」......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限制職場生涯的三大謊言

知名企業顧問大衛.V..羅倫佐(David V. Lorenzo)在《忠誠第二》一書中提出「夢幻島理論」這個概念,大意是說:很多人的生涯就像被困在夢幻島一樣,他們創意十足,能力超強,對工作團隊與公司整體的貢獻都很大,從來不曾逃離這樣的生活,不曾了解自己真正的價值,永遠離不開那座「孤島」.......按此繼續閱讀

請遵守上課注意事項

中山社區大學982「投資與潛能開發」課程如期開課,在此感謝所有同學的熱情參與。也請所有參與課程的學員共同遵守上課規定:

一、為維護所有同學上課品質,手機一律關機或轉振動、靜音狀態。上課過程中禁止使用手機或接聽手機(含離座接聽),無法配合者請勿選讀本課程。

二、選讀本課程後,請繳交班費(講義影印費)共400元,無法繳交者也請勿選讀本課程。

三、每位同學皆須自備本學期上課用書《一位投機者的告白》,商智文化出版

四、請欲旁聽課程的學員儘早於上課前或中間下課繳交旁聽費(約300至350元)給社大行政人員,並自備上課用書《一位投機者的告白》,商智文化出版,方可入內旁聽。

五、如有缺課欲領講義或上課錄音mp3者,請於補領日2天前以電子信件或手機簡訊告知,以方便作業。

手機:0961225853

電子信箱:wageiverson@gmail.com

六、因授課教師非「第4台老師」,也無法預測股市(包含匯率、股價……等等)故本課程不提供投資具體操作建議,亦不提供具體理財規劃方案

謝謝您的參與,本課程尚有座位,歡迎讀者與其他學員的加入,一同來交流與學習,啟發你的投資與理財潛能!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謹慎過濾任何的預測資訊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是需要聽從預測的。從演化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的本能與大腦的反應機制仍是停留在「石器腦」或「爬蟲腦」的原始階段,導致我們容易在投資行為上展現「從眾傾向」.......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無知所建立的財富並不可靠

投資心理學家曾經研究,人在股票交易或金融商品投機過程中,很容易形成「過度自信」。不僅是散戶,即便在投顧公司的基金經理人以及技術分析師,也會過度依賴對「圖表趨勢」的判斷,或是受到過去正面事件以及績效的強化,而延續自己的錯誤想法。.......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信用資產決定了貧富差距

現在的社會已經完全靠「知識經濟」的概念來決定個人的成就與貧富程度了。而且,自由經濟社會的體系也衍生出了「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結果。「累進優勢理論」亦即「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指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免費心理」的力量與代價

相信每個人都有在賣場、便利商店、購物城或各種百貨公司消費的經驗,也會有機會索取「免費」的食品或用品兌換券。在吃自助餐時,你是否餐盤裡容易堆積多拿的「免費」食物,就算你的食慾需求已經填飽仍在所不惜?每次購物回到家裡總會有各式各樣免費的附贈品(例如:申辦信用卡附贈的水杯、買情人節巧克力的泰迪熊、保險業務員送給你的年曆……等等)? ......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鐘偉晉對所有投資人的十個忠告

  1. 坊間常有一些無科學心理學根據且有詐騙之虞的課程,應避免接觸或參考,例如:短期成功致富速成班、大腦皮紋檢測、幼童基因分解、星座血型與算命……等等。
  2. 授課內容應有嚴謹之學理依據,而非宗教或靈修、激動吶喊的方式來進行課程;如鐘偉晉以其9年心理學專業背景,透過實地觀察與學習,以正統科學取向的正向心理學為基礎,結合財務與投資領域,建構一套財金心理學。
  3. M型社會的貧富差距不是在於資產多寡,而是在「心智學習」程度上的差別。誠如巴菲特的合夥人孟格(Munger)所言:「我在有生之年所知道的成功而有智慧的人,無不時時刻刻在閱讀的!」
  4. 無知所付出的代價超乎你的想像,擁有財金智慧才能讓你達到實質財富的最大槓桿效果。參見《川普清崎讓你賺大錢》一書,商周出版。
  5. 《槓桿閱讀術》一書提到,我們不是沒有時間閱讀,而是因為沒有閱讀,所以才會沒有時間;因為沒有提昇智慧,才會每日疲於應付瑣事,當然就沒有時間專注在學習上。
  6. 想要成功投資的一個原則是三分之二靠不犯錯三分之一靠做對的事醫學之父西波克拉底有句名言:「首先,不要犯錯。」那是一條很好的投資法則,因為唯有先知道什麼事物是錯誤的,才能進一步談論如何成功致富。
  7. 過去你所相信的事情很可能是錯誤的,要勇於質疑大家所認同的東西(如:貨幣匯率與股價表現的關聯、油價與股價的連動);並且,要去掌握別人所不知道的事情,才能真正讓你投資致富。參見《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問題》一書。
  8. 不要輕易相信「技術分析」,也不要過度迷信「基本分析」。德國已故投機之父科斯托蘭尼在其《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中有云:「技術線圖可能讓你賺錢,但一定會讓你賠錢。基本分析也不可靠,根據「效率市場理論」的結果,你所知道的情報或訊息早已瞬間反映在股價上了!
  9. 「瞭解自己」「如何投資理財」更為重要;唯有在理解自己從何投資後,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紀律與哲學,克服心理偏誤與人性的弱點,讓「時間」與「複利」兩項因子站在你的致富陣線上,形成最大的槓桿效應!
  10. 穩健理財的首要前提是「開除你的投資顧問」,包含與金融界相關利益結合的講師或分析師,他們往往以「財務健檢」之名行「保險詐騙」之實!參見《散戶流浪記》一書。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十項成為新富族的關鍵秘密

「為金錢而工作」的人如果沒有將「時間效能」與「時間自由度」納入個人財富的衡量標準中,很容易淪為「窮忙族」,不斷以「賺取足夠錢財」為目標,忍受退休致富前的種種痛苦......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你是新富族嗎?

我們的社會習於接受「認真」與「拼命」工作的觀念,我們的文化也傾向個人所做的犧牲非而貢獻的生產力。大多數90%的人選擇長年累月的替組織或公司工作,縱使他們心裡有著想要擺脫上班族的生活模式.....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透視自己理財障礙的病源

首先,先跟各位讀者致歉,近日有事情耽擱,導致發文延遲。在這篇新作中,筆者打算剖析一般人理財障礙的病源,供各位參考。我想,近年來國內投資顧問與資產管理的行業隨著金控化時代的來臨而日益普及......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鐘偉晉對「完全失敗」的主張與專業見解

人生在世,我相信誰都不願一開始就自願當個輸家,不論在生活、工作、婚姻與家庭皆然如此,我們渴望事情可以如己所願、生活美滿。也因此,國人對於「正向」與「成功」的知識崇拜已到達一個過度樂觀的極限。.......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投資應保持高度流動性

在《投資人的生存戰役》一書中提到,有一種投資哲學,最簡短的形容方式就是「隨時流動的帳戶」。這個名詞純粹是敘述性的,以這種方式操作,你的資金隨時在流動。簡單來說,在實際運作上.......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重視自己的「真我友誼圈」

「愛」與「信任」是我們一生的課題,也是人際關係品質的原料。而重要的是,優質人際關係的發展是否正向,取決於兩項事物,一是「你多麼重視自己的天賦能力」,其二是「你如何建立良好的友誼圈」。.......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投資是否必須「分散」以及「多元」?

投資的目的到底為何?相信不外是提高自有資本,讓我們擁有高額的被動收入。但很多人其實都誤解了投資的目的,以為自己的資金就要盡量每一分錢做有效的「分散」且「運用」,如果只是為了賺取月薪般的「收入」,或是單純「規避通膨」......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你喜歡做白日夢嗎?

我們處在這個功利競爭的社會,「做白日夢」或者坐待世界從身邊溜走,通常不被認為是功成名就的最佳方法,最好還是還是買本《經濟學人》,看看最新的世界大事。我們也已經習慣工業革命以來的上班模式:在期限內完成業務報告;如有意外的業務案子,就要加班應付,才不致影響自己的薪資保障與地位.......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拒當「第三類文盲」

我們處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就註定了「知識」與「創意結果」決定了我們生命的品質高低與格局的大小。亦即,擁有知識的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智慧境界,而沒有知識的人卻是不停被愚弄、被欺騙,過著沒有品質與智慧的生活。郝明義在《越讀者》一書中指出「第三類文盲」的概念.......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影響範圍」與「關切範圍」

從一個人對週遭事物關切範圍的大小,以及發揮影響力的意志強弱,就可判斷態度是否積極。每個人都有一些關切的問題,包括健康、子女、事業、經濟狀況或世界局勢,這些可歸入「關切範圍」。其中,有些是個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則無能為力。把個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來,就形成了「影響範圍」......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多數人鄙視的異端邪說才是事實

被譽為百年來最偉大的數學家之ㄧ的貝諾‧曼德伯(Benoit Mandelbrot)在其著作《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中揭露,許多經濟學或金融學的主流理論,其實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正確。凡有人告訴我什麼可能、而什麼不可能,我都加以質疑;我對經濟學的認識,不是埋首於抽象理論中,而是親身觀察金融市場實際現象。......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人性總會相信「這次真的不一樣」

任何一個在市場上打滾夠久的人都能辨別出他所看到的泡沫。就規模而言,在1990年代末期籠罩在美國市場的科技熱潮,幾乎可以和過去發生的大泡沫相媲美,像是1630年代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泡沫熱潮、1719年發生在英國的南海投機熱潮、1845年的鐵路熱潮,以及1980年代發生在日本的不動產熱潮。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網際網路泡沫,因為它發生在史上最透明、最高度發展,以及表面看來最多樣化的市場......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投資理財避免信託管理的理由

人生有許多事情總有「第一次」,例如:學習理財、工作、種菜、開車……等等;對於每個人來說,我們總希望藉由旁人與專業人士的幫助來讓我們快速上手,產生一個好的效果。尤其如果涉及到自己的財富管理,我們總希望能有一個稱職的顧問或專家來開導我們做出理財決策,我們傾向於將財產、基金與各種金融商品信託管理,以減少我們誤判的危險......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職場識人12術

筆者最近閱讀《信任的深度》(商智文化出版,2008/6)一書,特別摘錄了書中「如何分辨職場上的好人與壞人」之內容,並加上筆者的心得以及補充意見,作為讀者們的重要參考......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示弱」的信任力量

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會遭遇人生不順遂的時候,有些人藉由與他人的溝通互動中獲得解決,有些人則是不斷反求諸己、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不論如何,人對於自己的挫折與錯誤認知,或是責任的意識能力,決定了他們的格局與人際關係上的氣度,也反映了自我性格上成熟與不成熟的程度......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時間是無法管理的

「時間管理」是現代人在職場以及工作績效方面所不斷強調的觀念。在最短時間內做最多的事,是證明一個人領導生產力與效能的必要條件,誠如管理大師杜拉克(P. Drucker)所言:「沒有任何事比珍惜時間,更能顯現主管的高效能。」我們的日子就像許多一模一樣的手提箱,即使它們都一樣大,有些人就是能比別人裝進更多的東西......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現代人的工作偏見

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過著一般的工作型態與休閒模式。「工作」之餘確實需要「休閒」來調劑、舒緩我們的精神,以蓄積能量等下次再出發。在週休二日的時候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假期來滿足自己的休閒興趣與娛樂活動......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想做的事」與「該做的事」

擁有選擇個人目標的自由,是滿足自我的先決條件,所以生活在自由國度的人,往往比活在暴政下的人更快樂。許多民主國家的人民也常遭受某些束縛,這些束縛並非來自政權,而是其它外在因素,例如名聲、取悅他人的慾望、義務以及恐懼感等;他們往往覺得生活裡老是充滿一籮筐非做不可的瑣事,缺少期望參與的活動。.......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五個讓你幸運的秘方

由史丹佛大學的當代心理學大師克倫伯特茲教授( John D. Krumboltz)所提倡的「計畫性巧合理論」(Career Planned-happenstance Theory)所宣導的新觀點,就是如何有計畫的以思想和行動來營造出偶然與幸運。.......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投資決策的順境狀態與過度自信

人們做任何事情,能夠幫助自己達成更高成就的關鍵,就是本身內在的動機與信心。大家都認為「自信」相當重要,所以學校課程的設計就是為了培養小孩的自信。基本上,自信是件好事;人如果缺乏自信,就無法接受挑戰與冒險。......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推測偏誤與同理心落差

「神經經濟學」與「投資心理學」這兩個實務性的學術領域,皆告訴了我們人的心理認知系統如何操弄我們做出很多不理性的決策,一些「過度自信」、「趨避損失」等心理謬誤不利我們的投資與財務管理行為。心理學研究顯示,人之所以會常犯下投資決策的錯誤,多半是因人無法察覺自己的「同理心落差」現象。.......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多數人都想不勞而獲

在這個網路時代,到處充斥著免費的東西。除了在網路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免費的報告與新聞外,在書店的各種雜誌或週刊也都有提供免費的生活訊息與情報;甚至在某些場合,都有免費的演講或諮詢講座,這讓我們能以極低成本去獲取我們想得到的資訊.......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不要相信洞察人心的心理技術

去年2008年11月臉譜出版了一本書《業務員要像算命師》,書中開場白是:「如果有一種無論誰用都能提高業績的銷售術,你會想知道嗎?如果有一種在推銷時可以消除緊張或痛苦的方法,你會想知道嗎?如果有一種像算命師一樣抓住人心的賺錢方法,你會想知道嗎?如果有一種讓你受顧客喜愛而業績一路飆的方法,你會想知道嗎?.......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信義社大開課資訊更正

因信義社大暑期班不接受旁聽,在此取消旁聽預約服務,請見諒;故如欲前往信義社大上本人所開課程,請儘速前往社大辦公室報名,以免向隅,或委請本人代為報名,受理時間為98/6/12~98/6/30,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14:30~18:00。受理地點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公誠樓4樓409、410;惟須事先預約前來時間,以方便本人代辦作業。也請您自備學分費(舊生1060元,新生1360元),本人代為繳交給信義社大行政人員。

煩請您參見信義社大「投資致富的潛能開發」課程大綱 (可直接點選)
委託報名預約信箱:wageiverson@yahoo.com.tw 註明姓名、前來報名時間

另外,也請提早準備上課用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商智文化出版,以免上課前臨時到書店購買發生缺貨情形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學習遲緩」就是發揮個人創造力的關鍵

我們習慣活在一個同質性高的社會模式中,一般公司徵選應徵者時,總希望找到和現有員工同質性高的人,因為這些人能很快學習用「正確的方式」去做事,對事物的看法也和公司其他人大抵相同;在人際交往上,我們通常拒絕與自己群體有著不同習慣、思想與行為規範的個人加入我們的「部落」或「社群」......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98年7月份信義社大開課資訊

弟於今年暑假首次於信義社區大學開課,提供許多擔任國中小與大學教職的朋友有機會前往指教,機會難得,歡迎您的加入與體驗,以下是我的開課資訊.......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幸運是一連串計畫性的巧合

請你眼觀四周,試著想起那些總被好運氣圍繞的幸運兒。為何幸運的事情老是發生在他們身上,舉凡從股市反彈的機會中大賺一筆錢,或是每年的生意業績都獨占鰲頭,每次看到他們,就會讓人產生成功其實很容易的錯覺,那樣的人似乎無憂無慮的享受人生.......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職涯發展的冰淇淋哲學

相信每個人都會很羨幕從小就立定志向並且朝著目標順利前進的人,假使你自己興趣廣泛,對多項領域好奇心強烈,卻無法專注某一項領域或某一條道路上......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投資黃金與收藏品的關鍵問題

「黃金」,對於現代人來說,可說是投資的熱門選擇之一,也是作為避險手段的保值性投資商品。尤其在最近兩年遇到股市空頭,你一定會聽到旁人談論著購入黃金是避免股市下跌造成資產縮水的方法.......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從缺點無法學到最多東西

「找出自己的缺點並且改進」是讓我們可以日新又新、更上層樓的關鍵所在,不僅學校與家庭都教導我們「從何處跌倒,就從那裡爬起來」,在職場上,每個上司都會樂見自己的屬下不僅勇於面對他們的缺點,並且努力改進,這樣的行為可以幫助你達到「長保成功」的目標。.......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你的安全感來自何方?

過去近一年的時間,世界人民歷經金融海嘯的衝擊,荷包與精神的負擔非常鉅大,根據去年所做的調查,台灣人2009最大的願望是「窮得只剩下錢」;這是一個非常刻苦與無奈的感受與告白,多數慘遭經濟不景氣波及的民眾多希望自己經濟維持穩定,不淪為裁員或施放「無薪假」的對象......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坊間激勵課程的謬誤

相信多數人都有聽過或參與過坊間的人際關係或自我成長的激勵課程,「卡內基」這個名詞對我們來說,最熟悉不過了。卡內基的人際溝通理論一直是許多職場的主管、父母、員工……等奉為生活準則的參考......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982社區大學新課程預告

弟於下學期982秋季班將在社區大學開設「投資與潛能開發」課程,以下是課表簡介,供各位參考……按此觀看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職涯發展的另類思考-快樂累積論

《更快樂》一書說到,在理想的世界裡,我們都希望每天從早到晚能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然而在現實世界裡,這種好事不可能發生在多數人身上。......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配息」的迷思與謬誤

最近幾年,「每月配息型基金」可說是在日本及亞洲各國廣為熱賣,讓投資人在投資標地的選擇上可以享受穩定紅利的酬賞。所謂的「每月配息型基金」,是利用投資者的資金投資外國債券,原則上每個月決算一次,分配紅利的基金......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長期成效的信任哲學

成效攸關一切,它攸關個人的信用,以及你與他人建立與維持的信任;正如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所說,得到成效就像是桌上有一株「績效的嫩芽」,會使你有影響力,使眾人將你歸類為做事情有績效的人......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進行正確的自我評估

大師達賴喇嘛在《工作更快樂》一書中談到:「瞭解真實的自我本質,不偏不倚的確認自己的能力與個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對自己有了真切的瞭解,就比較不會導致心理與情緒上的苦惱。......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專家權威與聲望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層面的問題與需求,我們都習慣仰賴專家替我們解決,並且依循最好的管道與對象來達到最好的效果。例如:生病了找名醫;為了孩子升學率找最有口碑的補習班;打官司找最好的律師;職涯選擇也會聽取學校老師或企業名人的「成功經驗談」…….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知識複利」與成功的必要性

有句老話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決定個人的競爭力、財富與決策品質。在《成功人士完全念力手冊》一書中有提到一個名詞「整合複雜性定律」(law of integrative complexity )意思是:在每個群體裡......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恐慌心理學的現實應用(案例教學)

從上週末直至最近幾天,「H1N1」病毒開始侵襲世界,大家聞「豬」色變,紛紛談論著新型流感的議題,隨著病例的增加,國家衛生警戒的層級提高,群眾的恐慌心理也逐漸蔓延開來。......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改變修行的核心七鑰

管理「改變」是今日一個熱門的話題。根據大腦神經科學最新研究指出,靈活學習是帶動生理改變的核心因素......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目標設定與快樂的決勝點

人的一生,經常都在不斷設定目標與追求目標;有目標者的成功機率往往大於無目標者,擁有挑戰自我、具體明確的目標,確實能夠創造較高的成就。有了明確的目標或志向,我們就會將注意力放在那個目標上......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心理上的「含糊」與「不確定」

人類的大腦運作機制,往往停留在史前時代的本能反應模式,一看到或聽到任何風吹草動或可疑事物入侵我們的世界,我們經常會作出防衛與逃難的直覺反應,跟隨著我們的同伴行動能讓我們獲得安全感。......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提昇個人聲望的關鍵

不論在企業或個人品牌的經營,「聲望」永遠是最重要的資產,它代表著他人(包括你的朋友、客戶、主管與老闆……等)對你的信任程度,也是你在他人眼中被權衡的能力或品格指標。在職場或人際交往方面,人們經常藉由你過去的交往的對象來論斷你是否值得信任,是否可以承擔足夠的責任......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你不能預測,但你能賺錢

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想藉由自己獨到且精確的眼光從股市中大賺一票,因為他們都相信,唯有透過某種工具或技術以及看法才能找到自己要的股票,獲取極大化的利潤......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成長不是必要的

我們生長在一個廣泛鼓吹「成長」與「創新」的社會中。在公司裡,主管與執行長不斷設置新部門,拔擢創新部門的人才,擴大公司的經營領域,實施多角化的企業策略;在學校或私人補教機構中,也常倡導「多元技能」的培養與各種證照、學歷的獲取以對抗失業。......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致富之道在於「精明」

最近《富爸爸》系列名作家羅伯特.清崎又出版了一本新書《富爸爸.財務IQ》,書中主要說明,全球經濟問題丕變,努力工作存錢、還清房貸、投資股票和基金,已經是過時的財務管理方式......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證券交易勝負之關鍵

在任何時候,證交市場中可分成兩種投資者,一是固執者,二是猶豫者。固執的投資者,通常堅守自己的投資哲學與心理系統,長期來看,他們通常是市場中的獲勝者,其獲利是由猶豫的投資者所支付的;而證券市場中的玩家,就是猶豫的投資者。......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萬一投保了,怎麼辦?

筆者曾在今年2月25日發表一篇文章,篇名為「不可不知的保險陷阱」,在此歡迎新讀者的瀏覽,按此連結即可-不可不知的保險陷阱,以便承接我接下所要談的內容,這將會讓您對於保險理財的迷思更為瞭解!.......按此繼續瀏覽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小心自己的勞退基金

筆者在近兩個月經常於金融機構或廣告看板上看到一則熱門消息:「選擇社會責任基金,實踐社會企業責任……」等類似片語,相信眼尖的讀者應該也知道這項商品的行銷廣告。……按此繼續瀏覽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自我實現的工作真義

許多人從來沒從事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現代社會對物質的重視可說是史無前例,社會壓力和誘惑使得許多人追求外在的獎賞,而不重視自己的內在動機。重視物質的社會壓力往往從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先是比較薪水,後來則比較房車與豪宅。......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全天下散戶都會犯的錯

筆者最近翻閱了《散戶流浪記》一書,作者在文中一開始就提到:「我是為了所有自認對金融與理財一竅不通,手頭上有一點錢、卻不知道怎樣投資的人,而踏上這段旅途的!你一定常常在想,如果自己有時間好好研究一下股市,應該可以發點小財;你也一定常聽別人講,上班賺錢太辛苦,投入股市才有快速致富的機會;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人,都有可能像股市專家所說的那樣,用錢滾錢。」.......按此繼續瀏覽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敗部求生的創造力

我們生存在一個血淋淋的現實世界,周圍也遍佈著失敗的人與企業,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約至少一萬家企業倒閉(並非特別指這兩年的金融風暴),全球有99%以上的投資人都遭受2008年全球股災的波及。資本市場的運作相當吊詭,大衝擊未必造成大滅絕,但小衝擊卻往往帶來大災難,此亦是「蝴蝶效應」的理念精神;問題就在於,促成災難的因素我們無法控制並事先掌握,經濟體系與生物的滅絕演化很相似,任何微小的因素突變,都會造成快速的變異結果......按此繼續閱讀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善用「雪球效應」

筆者最近瀏覽了《雪球-巴菲特傳》一書,見識了這位投資經營者的一些獨特個性,他除了在生活中力行儉樸風格(房子住了50年、車子開了10年、西裝永遠不合身)外;重要的是,他懂得把「時間」集中在最大的獲益資源上,在投資方面,他會選擇具長期誠信與獲利價值的公司作為投資對象,而在個人成長方面,他始終是個「學習機器」,閱讀大量公司基本財務資料外,也會每天廣覽各類書籍,印證了我對於「有錢人」的觀察結果:「成功人士總是熱愛學習……按此繼續瀏覽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自我發展的啟示

最近筆者瀏覽了《杜拉克教我的17堂課》一書,感觸良多,杜拉克身為20世紀最偉大的管理學者,雖然未曾擔任過企業的管理或執行階層等工作,但其一生的思想與智慧實足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發與體認。尤其在這本書的最後一堂課(第17堂課)摘錄了「杜拉克的自我發展原則」,更是提供我們生涯規劃與職場發展有了相當重要的參考……按此繼續閱讀(字體有放大)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愈具體的東西愈危險

我們每天打開電視,經常都會看到電視第四台「老師」信誓旦旦的解說著股市的盤勢,並運用各種「術語」與「記號」來輔佐說辭,例如:黃金交叉、死亡交叉……,又或者劃出各種週線、月線、半年線、五年線、十年線……等線型來說明股價變化的端倪與原則。他們的做法也讓許多人產生對其「專業」的景仰,這就是所謂「月暈效應」......按此繼續瀏覽(字體有放大)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三大非理性的心理暗流

雖然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自己非常理性,但事實上我們卻遠比自己想像中更容易做出非理性的行為。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我們的行為和決策過程深受一些「心理暗流」所影響,而這些心理暗流的影響力比我們大多數人想像中來得強烈、廣泛,主要的心理暗流......按我繼續讀取(字體有放大)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不可不知的保險陷阱

台灣與日本這兩個國家是外商保險公司進駐的集中站,一般民眾參與壽險的投保也相當踴躍,但很少人知道「壽險」商品的黑暗機制,也不明白自己繳交的保費究竟合理比例多大。大體來說,你很難找到像「壽險」這般對投資人最不利的金融商品了!

日本金融投資專家山崎元在其著作《精明投資人的18項武器》中一開始就提到:「面對投資商品時,買方必須確實掌握賣方收取多少手續費與賺取多少錢,此為首要原則。」從此一觀點來看,壽險大概是手續費最不透明的商品了!

以每月定期繳納的壽險費來說,保險費用大致可分成「純保險費」與「附加保險費」兩部分,純保險費是用於儲蓄與保險的保險費,但是附加保險費就非支付真正的保險費了,而是作為保險公司各種行銷、人事酬傭與廣告的營運費用。而且,附加保險費也不會公開讓客戶知道,更不可能轉入你所領的保險金;更驚人的是,此一部分主要是壽險公司每月所扣除的手續費,竟佔了你保費額度的30~40%,相對於一般共同基金(皆有明確公開手續費與管理費),壽險屬於難以判斷損益且極端複雜的東西,在未公開賣方毛利的情況下就開始販賣,可謂「不合理」且「隱藏」的暴利商品!

以上取編自《精明投資人的18項武器》商周出版,2008

許多投保人都以為保險具有「強迫儲蓄」的功能,尤其是業務員經常對客戶宣稱:「年輕時投保壽險比較有利!」或是「您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萬一有天您倒下了,且家人有人被裁員,你的本錢怎麼夠生活?」,抑或還有其它說辭:「萬一有天發生意外長期住院,醫療費用將是一筆巨額開銷,若是有了壽險保障,將可以應付將來的變故!」生病住院會消耗存款固然沒錯,但如果為了這理由加入壽險可謂「不智之舉」,且本末倒置,忘記壽險的附加保費也等同於每個月的存款消耗;甚至萬一住院了,也不見得可以得到理賠金,投資人都不知道這樣做會導致「毀滅性」的結果!

因此「保險可以取代儲蓄」觀念已落伍。事實上,保險歸保險,儲蓄歸儲蓄,不論是以前高利率5~6%的年代或是現今1%低利率的時代,保險毫無儲蓄性功能,其一,保險宣稱的「預定利率」不等同銀行的「實質利率」;其二,保險公司所謂的「儲蓄」,只是在獲取暴利後分給散戶與保戶的殘骸碎屑而已!聰明的你,計算一下,就會發現,所繳保費與實質拿到的錢不成比例!

基於上述,最好的保險在於拿自己的錢保障自己,而不假於他人之手(包括父母、理專、投資顧問),具體方法除了定期儲蓄把錢存放銀行外,還可以做一些合理投資,例如自己定期定額購買ETF(被動型管理基金,不需透過營業員和理專,只需上網或語音成交),尤其趁現在股市投資人躊躇害怕之時,更是值得長期投資之時,你所享有的複利結果將是正面且有意義的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自我成長就是違逆人性

世紀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 Drucker)主張:「成長方針的第一步,並不是決定從何處或如何成長,而是決定該放棄什麼。」今日賴以維生的工具很可能形成明日成長的障礙;一個人本來就該拋棄昨日的生財工具,即便他尚未有如此的念頭,更別說是到了非得如此做的地步才去捨棄! 按我繼續讀取(字體有放大)



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防老的謬誤

「保險」是台灣人最常用的理財管道。舉凡「年金險」、「儲蓄險」、「還本險」、「投資型保單」……等,都標榜著「錢可領回」的特性,不僅可每隔幾年領回固定金額,還能活愈久領愈多。然而,這其中充滿了一些陷阱與迷思。

人人都「怕老」,為了養老而儲蓄固然沒錯,但若說儲蓄的目的僅僅為了「防老」,不免有些失當。尤其人在20、30歲的時候,身體狀況最好,多數人都不會懷疑自己可以順利活到70、80歲,也因此,替自己半生後的日子作打算可說是無可厚非了!依目前來看,高齡化的社會似乎來臨;雖然老當益壯者大有人在,然而,你最好別天真以為真能活到80歲以上,靠保險公司的「還本金」就可輕鬆過退休生活。這絕非在唱衰你們,乃因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唯有活在當下,為自己最近幾年的財務與人生作穩健規劃,冀望自己數十年後的事情可謂「不切實際」

《蟋蟀比螞蟻更有錢》作者丸田潔也提到,年輕人不該成天盡想著為以後存老本,你應該把眼光放在五年、十年後;年輕時要學習的事情還很多,不要只想著三、四十年後的事,這是非常可笑的!我們也常看到或聽到保險業者慣用的推銷話術:「人要長命百歲是有風險的,政府的年金政策又不可靠,想要為養老作準備,愈早愈好……」,此種行銷策略更激發起人的一種天真想法:「我現在有了一筆錢,放著也是放著,倒不如買個儲蓄險或年金險以保障退休所得,免得自己現在把錢花光!」

事實上,這只是金融與保險業者的推銷術,目的就是賺取你二、三十年的保險相關手續費與管理費;社會上不太可能有人會真正關心你的退休金,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定有人想從你身上分到錢。況且,保險業宣稱可領回的錢,並非真的划算,在你把時間拉長到80、90歲,換算成每年的年報酬率,大概不到4%,這比你長期投資ETF(如台灣50、中100)的報酬率少了一大截,相去甚遠!

們買保險的目的是保障每一刻,但弔詭的是,人往往花一大筆錢,動輒兩三百萬去保障一個長遠、連自己也無法確定的未來。畢竟,人不可能為了一個既沒有夢想又沒有希望、純粹只為了「養老」的目的,而一味地存錢。若真的想要擁有一筆穩健的錢財,就必須設法找到自己真正的「存錢目標」;但如果終日擔憂著不確定等不等得到的老年生活,而犧牲了原本多采多姿的「現在」,降低了生活品質與快樂生活,那就太愚蠢了!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自律」程度決定了你的財富

「自律」是每個人各異的人格特質,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自律程度和財富水準有關。一般而言,追求即時享樂有損績效。自律是執行任何自助訓練的先決條件。開始改造自我以前,一定得擁有啟動的動力、探索的好奇心、遇到挑戰時堅持下去的紀律;一旦動搖,必須重頭開始。

自律的根本在於情緒管理,此與情緒控制不同。情緒的管理著重知覺與改變方向,而非對抗或壓抑情緒;對抗或壓抑厭惡的感覺所造成的內部緊繃,反而會消耗認知資源。對沒有紀律的人來說,任何投資「規則」都沒有用。事實上,沒有紀律的人就該遠離任何策略導向的積極投資。自律並不是嚴守投資策略,而是以專注與有條理的心境檢視你的投資行為。許多投資人常因經驗不足,對市場的知識不深,所以不瞭解合適的範圍,也不知靈活變通。

馬克.庫克(Mark D. Cook)之類的股市大師便學會善用「情緒覺察」與「自律」來幫助交易;當他本身的恐懼情緒變得極端而無以復加時,紀律告訴他買進。紀律必須勝出,反則你將註定失敗。

以上引自《投資人的大腦革命》財信出版,p389~390

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是情緒穩定且堅守紀律的人。然而,並不表示,他們能夠免除負面情緒的干擾。事實上,根據演化心理學的研究指出,人的原始大腦仍停留在石器時代階段,根據環境的刺激與變動的覺察而作出以利生存的反應,但這種「刺激-反應」模式並不適用於財務管理上,乃因人的投資行為很容易受恐慌或躁動情緒所支配,作出不當的決策

因此,投資輸贏的關鍵經常是自律的習慣程度。若當自己深受股市大跌的恐慌情緒影響,就應覺察自己的情緒,記錄下自己的想法與策略,接受並分析你的情緒反應,避免在第一時刻作出「恐慌性殺盤」的動作,才不致於殺在最低點;反觀,在自己情緒大受群眾樂觀氣氛鼓動時,也應戒慎恐懼。當你能駕馭情緒並冷靜作出判斷時,就已具備成功投資人的條件;當你瞭解極端情緒足以作為「反市場」操作的指標,即可能掌握了投資成功的重要習性

成功不難,習慣而已!難是難在你是否瞭解投資獲利的關鍵所在,若要減少犯錯並克服先天原始大腦愚蠢的擺佈,唯有積極學習重要的財金知識,具備財務素養與良好的紀律,才能為你帶來正面的效果

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塑造個人A+品牌的10堂課》

作者:David F.D'Allessandro
出版社:麥格羅希爾

在職場上,我們每個人每天的穿著、舉止、言語與人際互動的情形都在受人評判,你的上司、老闆、朋友與客戶都是從這些細節與過程來瞭解你的為人與人格特質。因此,「個人品牌」的建立攸關著你本身的信用與能力;並且,無時無刻你都是在形塑你的品牌,而好的個人品牌需要我們辛苦維護,透過每天努力才能打造起來!

《塑造個人A+品牌的10堂課》作者提出了十個告誡供各位參考:
一、別只想到自己
社會心理學研究顯示,一般人都存有「基本歸因誤差」,總認為自己一點不光彩的行為並不會損害我們的人格;但事實上,你的任何所作所為都會被周遭人拿來定義「你是如何的人」之證據,別人從不會根據你的意圖或慾望對你下判斷,而是根據你的外在行為做決定。所以,別往臉上貼金!如果你不能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將永遠無法打造出好的個人品牌。

二、不管你喜不喜歡,老闆都是你打造品牌的親密戰友
在職場生涯裡,組織裡的老闆經常是主導你個人發展的重要他人。你的個人品牌通常不是建立在個人成功或失敗的客觀證據上,而是要看老闆對你的主觀評述為何。你的工作除了使老闆感覺你對他有高度忠誠外,還要了解到,他非常希望你能替他擦亮他的品牌;在他們的眼中,你其實主要是個幫助他們成就更高事業的工具,任何人如果認為「我的工作是讓我自己成功,才不是讓老闆光彩」,那麼此人肯定無法長存於業界。所以,真正的問題在於,你能否反過來利用他們來建立自己的名聲。事實上,你期盼從老闆身上得到的東西不外乎是「信任」與「公平的交易」,想要博取深度信任,最有價值的貢獻莫過於補足老闆的弱點,讓他能夠交付給你更重大的任務以改變你的人生;而你的業績或對公司的奉獻最重要的回報並非獎勵金或職位,而是「能讓你用來另謀高就的經驗」,這是一種你用其它方式無法取得的交易。

三、好好認識你的老闆
任何時刻,你得當個業餘的心理醫生,仔細觀察你老闆的作為,就能判斷他對你的個人品牌有何優勢或危險。雖然與其相較,你的影響力較小,但若能聰明利用手中權力,你仍有力可回天,打造出好的個人品牌。例如,在評估一個工作機會時,多數人在踏進面談室時,只想著自己會被評估,卻沒想到自己也要評估別人。你應考慮這個職位與上司能否替你的品牌加分,抑或替他們工作只是虛擲你的才華、智慧與努力;或是說,在你得到工作後,長期下來若不能從老闆或自我經驗中學到東西,而你的名聲也停滯不前,你就得明智離開,別把二、三十歲月都鎖在這個組織裡。

四、彬彬有禮不等於裝模作樣
在現代職場中,一些基本的商業禮儀經常反映一個人的教養程度。禮儀代表你對周遭人的「熱情」與「尊重」,好的儀態能維繫個人品牌,展現出你是資深主管圈內的倚重對象。商業社會第一守則是:打扮要合宜,你盡可能利用穿著替自己添加優勢,定義你的品牌;大家會尊重你的個人風格,但不會接受你的無知。此外,即便是充滿歡樂氣氛的公司場合,你還是會受他人評判,你必須告誡自己不能沉浸於各種惡名昭彰的酒會,一有失態極可能破壞你的品牌形象。

五、及時揮揮衣袖離開,別當太久的菜鳥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你禁不起把歲月浪費在一個不論你表現如何,從根本上就抗拒你的權力架構中。尤其若在家族企業謀事,你很容易因升上高階存有登高一呼的幻覺,然而事實的結果經常事與願違。因此,最好的做法是,當你能獨當一面當上領導者時,要另覓戰場來實現你的事業目標。另外,類似法律事務所、建築師事務所等合夥人制度的工作也會經常讓年輕人掉入一個陷阱:渴望著享有合夥人等級的薪資,亦希望能具有合夥人的合法地位,被組織所接受。事實上,超時工作與大材小用的事形同剝削,你追逐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卻錯失利用這段經驗替你個人品牌加分的時機

六、每天每刻,都是重要時刻
你的名聲通常並非來自於大場面,但往往毀於大場面。在多數情況中,別人對你的觀感並非來自於單一事件,而來自你所建立的模式,你長時間一磚一瓦打造出來的結果;尤其你在自覺不重要時刻裡的表現方式,卻很可能決定你的未來。一個人可能一整天下來有30次會面別人的場合,有可能這些會面長期以來不會對你的品牌構成任何意義,但也有可能其中任何一個人將替你的品牌帶來助益。沒有人能夠完美處理每次的會面,但你可選擇建立一個好的行為模式

七、找對敵人
在現實社會中,許多人會因自己過得不好而去怨妒那些忠於自我、活出快樂的人。在職場上,你的成就與職位愈高,不免會遭受「敵人」的攻訐與詆毀,往往你必須選擇適當的回擊,才能維持你的自尊與名聲。雖然回擊的行動會影響你的品牌;但不作為的態度往往會讓你的品牌徹底遭受踐踏。在《大膽想,出狠招》一書中,唐納‧川普也提到,你必須對那些敵人勇敢痛擊,才能讓別人對你尊重

八、別被泡沫吞噬
在邁入商業高層的貴族生活之際,你必須不讓自己掉進權力的泡沫中,扭曲自己的判斷力。如果想要長保成功與自我品牌的永續發展,你必須時時懷疑自己的天才,並且讓「敢說真話」的人留在你的周遭與你共事,並且培養不斷學習的習慣,最好的休閒就是閱讀。

九、愈是步步高昇,愈容易成為箭靶
當你在一個領域內達到相當程度的名氣,通常負面消息就會隨你的成就而來。一個人危機處理的態度經常透露出他的成就極限,選擇躲進象牙塔不予回應絕對不是明智之舉;輿論的批評固然難受,但它亦是個難得的機會讓你證明自己的韌性有多強。

十、戰勝中年危機
許多長期待在組織的人經常奉獻大半時間給公司卻庸碌一生。事實上,大部分的人對於成功沒有多大興趣,只認為自己的工作只要過得去即可。若你想得到老闆對你的賞識,就得勇敢提出要求,引導他們看待你是一個極具潛力的人才。你雖然無法控制那些公司升遷的事情,但你可以確保自己每次都成為最明顯的人選。有時為了繼續前進,你得為自己品牌賭上一賭,承諾完成某些困難的事,雖有風險,但卻值得一試。

請記住,未經檢驗的名聲不值得擁有!在職場上,「識人」的要訣也經常是「觀其行」,絕非「聽其言」,你得清楚知道你每天所作所為皆在定義你的品牌,打造你的公眾形象。你必須把自我品牌當成是你所有行動的樣本,設法讓自己的品牌有任何意義,與之共存,並相伴到最後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不景氣更需要學習財金心理學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經說過,投資最重要有兩項原則,第一是不要虧損,第二則是記住第一個原則。在這經濟不景氣、全民恐慌的時代中,「保本」是大家的共識,奈何仍是有許多人作出錯誤的理財方式,不但沒有保本,還讓自己的半生積蓄付諸流水,只能惘然喟嘆。

其實購買連動債或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人,多半不知道其商品的屬性與功能,遑論夾雜在其中的陷阱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千古不變的守則,在投資理財方面,這些金融商品的投資失利也證明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然而,群眾的心裡總是喜歡追隨流行,或是嚮往高獲利的理財之道,於是乎,就有很多金融機構利用各種雜誌與傳媒的置入性行銷,吸引大家去買這種「穩賺不賠」又能「保本」的東西,殊不知這是商人反映群眾需求所設計的複雜產品,即便以後賺了錢,你的基金績效有一半都被銀行與投信的管銷費用吃掉了,而若賠錢了,則仍要按照規矩賺你的手續費與管理費;也就是說,不管賺或賠,金融人員與基金經理人都能賺取佣金與費用,而投資失利的人往往是你自己。

以下內容取編自《蟋蟀比螞蟻更有錢》麥田出版,2008,3初版

一旦我們的心思全被「賺錢」、「有利可圖」這些字眼吸引後,就會茫茫然掉入金錢陷阱中,即使你自己是孤家寡人一個,偶爾吃點虧不算什麼,實際上受騙後引發的麻煩卻是沒完沒了,因為根據瞭解,金融呆子在市場中價值最高的,只要一次拐騙成功,就可能被騙第二次、第三次…..。「高利」又「保本」對消費者似乎有利的宣傳字眼氾濫充斥著整個社會。誠如《蟋蟀比螞蟻更有錢》一書談到,當你碰到「高利」、「保本」這種宣傳術語後,務必得瞭解清楚它的理論依據。以「高利」來說,通常都有附帶條件,也就是約定存款的期間特別長(例如15年、20年),或是不容易中途解約。傳統的定期存款是可以允許客戶中途解約的,取回的本金也不會打折扣;可是那些以「高利定存」作為號召的金融商品,不是不容許解約,不然就是中途解約後只能拿回一小部分的本金(通常第二年贖回投資型保單,本金已經剩50%了)。再以「保本」來說,如果是有加入中央存款保險制度,或是經政府背書後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約,基本上當然不會有風險;但若是例如公司債這類僅以發行公司為象徵性的保證者,則有相對的風險存在。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以連動債來說,雖然它表現亦稱作「債券」,理專也會告訴你債券連結大盤指數,相對穩定且獲利可觀;但其本質卻與債券南轅北轍,已經是高風險群的金融商品了。在合約期滿之前,一旦平均股價跌落至當初設定的履約價格時,客戶當初所投入的本金就會大幅縮水。儘管銀行保證支付你高額的利息,但期滿後所收到的本金將會大幅減少,如此一來,即便是「高利」,對你也無任何意義了!這個道理就與「選擇權」、「期貨」此般商品一樣,投資人隨時冒著高槓桿的投資風險。

因此,學習財金心理學的目的不在於瞭解所有的金融商品與操作方法,而在於瞭解自己,避免選擇不當的理財方式而貽害一生。正確的原則還是起先所說:「避免犯錯且絕不犯錯」,不景氣的年代,保本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錢放在自己的籃子裡作妥善的規劃與運用,例如自己定期定額買進指數型基金ETF(注意:不是透過理專或營業員的推銷而去買)。真正投資成功的有錢人,他們其實把重點放在「如何避免自己的資產縮水」,而非「如何增加自己的資產」,因此,有意義的投資致富來自於正確的學習,以上與大家共勉之!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嶄露頭角的成功法則》書摘與心得

基本上,「成功者」可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長期而且持續成功的人;第二種類型是一時的成功,後來便消聲匿跡的人;第三種類型是表面上沒沒無聞,本質上卻讓人感覺到開朗、幸福同時也深受尊敬的人。作者認為這三種類型的人其中以第三種類型的人最值得我們學習,尤其在他們身上可以找到非常根本且重要的人格特質。日本人習慣將這種成功、致富又快樂的人稱為「成幸者」。

嶄露頭角固然重要,但嶄露頭角的「方式」更重要。一旦成功的方式錯誤,即便一時之間大放異彩,反而容易招致重大的失敗,如同一夕致富的賽馬贏家或樂透彩得主,最後往往留不住錢財而債築高台。然而,傳播媒體最感興趣的通常都是「單憑一點點創意就成功的人」以及「偶然幸運而成功的人」,此類的報導常會誤導大家,以為成功的人很多。事實上,所謂「輕鬆賺取」的財富,其實會有很大的反效果,結局就是讓人在短時間失去所有得到的東西。當一個人欠缺成功所需要的智慧或能力時,即便擁有財富也是一時的。真正永續的成功很難得,貴在一點一滴的努力累積;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應該是「正確的」成功,為了能夠正確的成功,我們必須掌握「什麼事情才是正確的?」誠如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所說:「做對的事情永遠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人生是條單行道,一條只能不斷往前而無法回頭的道路。缺乏人生目標的人,往往覺得生命空虛,難免抱憾而終。就如同許多成為「老闆奴隸」的上班族,凡是只遵照主管指示而工作,缺乏自我,只為他人而活,最後甚至丟了工作也賠了健康。所以,要擺脫「上班族情結」的未來成功者,必須重新關注自己,無論工作或人生,都是靠一步步的累積;即使目標在別人眼中看來微不足道,但只要訂立方向,並朝目標努力邁進,就能讓自己建立自信。

本書作者江口先生曾經跟隨於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身邊服務,觀察出松下先生長期成功的智慧哲學,正應證了我平常推廣的一個理念:「成功是一套嚴謹的心理學邏輯」。在本書中提到嶄露頭角的基本條件首先就是「擁有熱情」如果擁有熱情,就能產生智慧。在獲得成功之前,實現夢想的原動力在於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而非出於職員的責任或服從主管的命令而工作。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許多知識都是必要的;假如某些知識正是自己喜歡的,自然而然你就會去主動學習並吸收起來,但如果不喜歡,就算幸運降臨,我們也會錯失它

而在其它成功要件中,我認為「懂得反省」是第二重要的事情。心理學領域有個名詞稱為「自我歸因謬誤」,意思是說,一般人對於事情順利推展的反應都是認為自己有實力,而在失敗的時候卻認為是環境因素影響讓自己時運不佳。然而,諸如松下幸之助這類成功者,想法與行為卻相反,他們以為成功都是「受到他人幫助」或「自己運氣不錯」,對於失敗則歸因於自己的個人因素。因此,他們往往都能保持對企業經營的戒慎之心,就連小小的錯誤都會躬身自省,不會視而不見。

第三重要的事我認為是「自律」相信大家若有關注財經新聞,就會發現經常有創投事業成功上市後不久卻落得「泡沫破滅」的結局。作者認為,這些創投事業的參與者只是創業者,離真正的經營者還有程度的差距;想成功經營創投事業,關鍵在於如何「提昇自我」,而人格不成熟的人是無法長期成功的。對一些名片上印有頭銜的人來說,有兩樣東西必須無愧於他的職銜,其一是工作表現,其二則是個人的成長。工作表現是可透過經驗累積而改善績效的;然而,個人的內心成長必須靠有恆的鍛鍊,人的心智成熟與身體成長不同,人若要更為成熟,必須管好自己的心,日復一日用心自律,否則難以精進。而鍛鍊自己內心不外乎兩個重點,第一是「養成思考的習慣」,第二是「保持一顆忍耐的心」;養成思考的習慣就可以培育自己的一套想法,有一顆忍耐與持之以恆的心就可以讓自己變得優雅。

幸福,並非建立在金錢、名譽、地位與職位等這些外在事物上,而在於是否百分之百發揮了自我潛能;即便無法百分之百,也是儘可能努力發揮。想要在職場上發光發熱並嶄露頭角,你必須不斷讓自己有所成長,不斷透過學習,才能獲知正確的知識,成為真正的「成幸者」!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問題》書摘與心得

作者:Ken Fisher
出版社:財信

本書是作者累積漫長投資經驗的心得發表,Ken Fisher對於金融市場的看法亦是本於效率市場的前提假設,來提醒大家莫倚賴眾人已知的消息或新聞進行操作。在瞭解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問題之前,你必須明白一件事:掌握別人不知道的事才能超越大盤。一般來說,多數投資人總是千方百計的找尋消息,殊不知其所知道的消息以反映在股價上了。不論你是投資專家或業餘者,要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你需要像個科學家去思考,不應用成套的規則來看待投資,而要以開放、好奇的心胸以及新鮮的想法來應付市場的變化

我們知道許多行業的多數技藝是可以學習的,舉凡麵包師傅、查帳的會計員、電子工程師…..等等,都是投入時間充分受訓後,便可施展特定技藝。但就「投資」這個領域來說,卻是存在著相反現象;鮮少有人可以長期擊敗股市大盤的績效,就連擁有財務分析師(CFA)或理財規劃顧問(CFP)證照的專業員超越大盤的機率並不高於業餘人士,遑論經濟財務學博士或電視名嘴了!因此,學習一門技藝並不能讓你獲利,且證照或學歷並非投資必要條件,而是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才是決勝關鍵。當然,進一步追根究底問問自己最重要的三個問題更可幫助自己減少犯錯的機會。

首先,第一個問題,即是我們必須找出那些我們相信但其實是錯誤的事實。簡單而言,就是你所相信的事情其實是錯的。想要成功投資的一個秘訣是:三分之二靠不犯錯,三分之一靠做對的事,誠如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云:「首先,不要犯錯!」為了避免犯錯,你必須思考往常所相信的事是否正確。如果謬誤的迷思與事實很容易分辨,就不會發生如此多謬誤的事了!雖然這並不容易,但也非不可能,其中最難的一點在於懷疑所有你先前相信的事;但事實上,多數人並不願質疑自我,他們寧可花時間去說服自己與別人,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大家擁抱迷思的原因,不外乎有兩點,其一是它們像是常識,而你通常不會質疑常識;其二,你周遭的人往往也認為這些事是真的,你也不會去質疑大家所認同的事。而且,人類總是過度自信,不理性的自認自己可以做好某件事;雖然自信可以幫助我們成功歷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演化世界,但在資本市場中,過度自信卻會造成你巨大的傷害。在此舉個簡單的錯誤常識來說明,例如多數人都相信高本益比(股價除以每股盈餘的數值)的股市風險高於低本益比的股市,乍看之下似乎很合理,因本益比的股票就盈餘來看確實股價偏高,容易反轉下跌;但事實上,「股價」不是「本益比」唯一的變數,在高本益比之後的年度裡,公司獲利往往增加得比股價快,且獲利往往超乎預期,大家不妨觀察1997年到1999年以及2003年高本益比股價變化的情形,便可知道這項說法根本無法成立;統計數據告訴我們,本益比不論在何種水準,都無法顯示股市的風險或報酬。

接著,第二個問題是,你要如何去測量別人難以掌握的事情,才能幫助你操作成功?投資本身其實就是「反直覺」,投資成功需要不斷的創新與測試新的觀點。在測量之前,必須瞭解一些大眾固有的迷思,就以「美元」貨幣強弱與美股大盤指數波動關係來看,此堪稱最為普遍的迷思。現在就以簡單的事實來推翻這項說法!如2008年六月以來台股開始明顯反轉下跌,台灣分析師認為,出現如此現象乃因於台幣貶值所致,然而,貨幣是全球經濟貿易相對連動關係的東西,如果台幣貶值,那麼,美元就會升值,可是事實上美股卻也出現慘跌現象,再將問題反推思考,這樣的認知偏誤也發生在美國,當地投資人也認為弱勢美元不利於美股表現,但事實上,美股約佔全球股市市值的一半,若這項弱勢美元導致美股下跌的說法成立,那麼其它非美元地區的貨幣升值,難道不該有利於其他股市?很顯然的,事實並非如此,但人們因為無知的偏誤加深了恐慌心態,對於負面的事實加諸太多相關的探測與解釋。因此,你可以從中瞭解到,貨幣與股市之間並無因果,甚至也無多大相關。你知道它們並無關係,貨幣如同股價只是反映現實的供需,這項資訊可說是一種別人不知道的寶貴資產,你就可以從中掌握機會去反向操作。誠如作者在書中談到:「當我發現某件事有用之後,我會不斷測試,確定市場上未加以反映,等我相信自己測試到一件新事物後,我會觀察別人是否也想或也能夠測試它;我測試的方法就是與別人分享,人們愈是覺得荒唐,他們就愈不會去試,我就更明白這個方法還是管用」。

最後,第三個問題是,你的大腦其實在誤導你、誘騙你作出糟糕的決策。以股市本身來說,它不啻為偉大的羞辱者,不管在熊市或牛市,它都想盡辦法讓你出錯。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人的大腦習慣找尋事物發生的成因,長期適應具體明確的策略,因此,人性表現在投資上,總是憑藉著過度的自信不斷推論與預測;但事實上,股市卻無法讓你成功預測,你只能專注在長期市場的走勢,而不是去預測短期的漲跌。Ken Fisher也有告訴你:「在你進行預測時,最重要的是猜對市場走勢,而不是幅度;在任何時候,股市永遠只有四種情況:小跌、大跌、小漲、大漲,你預期市場走勢上漲8﹪或88﹪都不重要,不論漲多少,你的資產配置決定都會是股票,雖然你選擇的類股多少會受漲勢幅度的影響,即便你猜錯了幅度,只要作出投入股市的正確決定,就可長期享受正確資產配置帶來的正面報酬。先前的行為財務學證實一項事實,人對於厭惡虧損的程度遠勝過獲利的快樂,因而常會因過度的自信,而讓自己的焦慮情緒影響了投資決策,在股市長期低迷時,你很容易因為一時的大跌波動而作出停損動作,但結局往往是不好的,停損未必達到投資人的預期,反而在最低點賣出股票,等你再次投入市場,手續費與交易成本又加高了,可能損失一部分的漲幅利潤。嚴格來說,股價是統計學家所說的「非序列相關」,亦即股價朝著一個方向波動時,它保持那個走向或反轉的機率各佔一半,股價現在下跌了多少金額與它的未來走勢毫無關係。


總之,在今日資本市場中,你必須勉勵自己成為一個「轉型者」,隨時質疑我們已知的東西,開闊我們的視野。股市是純正的資本主義,你所購買的股票不論是何種類股,完全由供需所決定,這是學習「投資心理學」的好處所在,你可以透過不斷的反思與學習,體會到股市是難以預測的,你也無法擁有某項技術而進行操作換得長期致富;然而,你卻可以去問問自己本文這三個問題,讓自己免於犯錯,並且減少你的石器大腦與情緒的干擾,甚至在群眾極端恐慌或樂觀時,掌握住別人所欠缺的優勢,甚至反向操作來獲利。

2009年1月7日 星期三

《慢的教育》心得感言

作者:Carl Honore
出版:大塊文化

兩千年前,望子成龍太迫切的父母親被認為是古羅馬學堂裡的潛在職業災害。自從少年莫札特掀起十八世紀神童風潮,許多歐洲人都把小孩放進天才培育溫室,想再製造出另一個莫札特。如今,眾多父母唯恐埋沒了孩子的天份,除了供給孩子最好的資源,也要求孩子達成最好的結果;培育子女的態度已走到極端,構成了「過度親職行為」。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成就,原無可厚非;只要是人,對於我們週遭的親友與家人難免都會有著關係互動的需要與期待。然而,如果對於他人的期待是建立在不健康的基礎上時,尤其是父母為滿足自己父愛或母愛的慾望,而無止盡的「關注」小孩時,無疑的失去了家庭親職教育的原衷。在英文詞彙中有個字是「involve」,意指「干預、影響」,把自己的情緒或想法加諸於別人身上。事實上,現代許多父母所做的事情往往都是在「干預」孩童的成長,剝奪他們的行動自由。最近兩年流行一個名詞,我們稱那些過度關注自己小孩的父母是「直昇機父母」,在世界各國都存在如此現象,有些父母甚至要求學校在自己小孩上課的教室內裝置「GPS定位系統」,已讓其在家或辦公室隨時掌握小孩上課情況。

家長都希望自己小孩能夠「懂事聽話」外,也期待他們不能輸在起跑點上。這樣的心理正好被一些坊間教育業者所掌握,我們可以看到車站或都市鬧區以及學校林立的街道上都有補習班或補教機構的行銷與宣傳,其中最繁華的盛景莫過於「兒童英語班」。英語目前可說是國際流通的重要語言,我雖不反對學生上補習班學習英語;然而,「過早學習」的結果經過實驗證實並無太大效用,有位教育大學教授張香君女士曾於著作《我的小孩不會說中文》中以兒童心理學的實證結果為基礎,愷切暢談英語教學的問題與適切性,當中也反映了一個重點,國人實在對於一些「流行事物」過度嚮往與迷思。事實上,學習英語的適當年齡是在國小中年級後,若是在小孩處於四、五歲成長探索的階段時,施予「全日制」英語教學與生活常規式訓練,恐怕會適得其反,他將失去「人性本然」的適應與探索能力。無怪乎有良知的專業學者不禁大聲疾呼,幼兒全美語的存廢必須審慎評估、嚴格檢討。

類似的迷思還有「全腦開發」或「皮紋檢測」。這些教育業者無不打著「兒童關鍵決戰、不能輸在起跑點……」的名義去吸引家長們上門了解與求助。然而,他們卻不知道他們所相信的東西如「皮紋」或「腦紋」檢測與心理測驗,其實是極具爭議的,我認為那些東西形同「偽科學」。真正的心理測驗是要由專業的心理臨床師才能執行的;何況正統腦神經科學中並無發現「測量皮紋」可以得知「腦紋情況」,遑論藉由那些「外力」去改善一個人的智力了!我相信家長本於關心孩子的成長都是親情使然、立意良善的。然而,許多心態上的迷思可能致使我們對於自己的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傷害

誠如《第八個習慣》作者史蒂芬.科維所說:「高效能的人生必須以終為始」,這句話意義深遠,頗具啟發性。身為父母的你,必須隨時問你自己:「你希望你的孩子得到什麼?」答案不也是:你希望他們一生幸福快樂嗎?因此,以終為始的做法就是別將目的手段化,盡其可能的協助他們探索與瞭解這個世界的社會互動與自己的人格性質,絕非透過自己意念的加諸與干預即能確保孩子一生順遂不凡。《慢的教育》作者Carl Honore接續上一本著作《慢活》後,提出了對於兒童教育的哲學思考,「慢」絕不是為慢而慢,更不是主張極端的自由放任;而是一種尊重孩子自然成長的態度,這種態度才是人際互動中真正關注對方的「愛」。人生許多重要事情,我們不能代替別人經歷,更不能控制對方的生存意志;尤其在兒童的探索期階段,必須給予安全溫暖的環境,而非一套現成的制度或壟斷的親職行為。

要使孩子幸福快樂,並非提供他一切資源,而是增加他探索自我的機會。一個人若是終其一生順遂平安,沒有任何挫折或磨練,絕不是一件好事;事實的背後,可能是按照父母提供的地圖路線走,卻沒有探索自己的個性與興趣潛能。成功致富又快樂的人生,是你不能免除的與「憂慮」共存,不斷經歷必要的失敗與痛苦,在職涯摸索的過程中歷經那些磨練,對於人生的經驗與智慧絕對是正向的,縱使過程不順遂,然而從事的事情都是自己「熱愛的事」,如此人生何嘗不是「真正活過」嗎